在信息科技发达的今天
我们已经离不开使用
各种各样的APP、扫二维码的生活
乘车需要乘车码、点餐需要扫码点餐
点外卖需要外卖APP
打车外出需要打车APP
手机在众多APP中反复切换
越用越卡顿?
登录使用一些APP时
或多或少会输入自己的信息
“点餐一分钟,关注填资料三分钟”?
担心信息安全?
(图片来源:羊城晚报)
近日
国家网信办、工信部
公安部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
联合发布
《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》
明确了地图导航、网络约车
即时通信、网络购物等39类常见类型
移动应用程序(APP)必要个人信息范围
要求自2021年5月1日起
其运营者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
而拒绝用户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。
下面科普君为大家整理了
关于39类常见类型
移动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
39类常见类型
移动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
地图导航类:
位置信息、出发地、到达地。
网络约车类:
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;
乘车人出发地、到达地、位置信息、行踪轨迹;
支付时间、支付金额、支付渠道等支付信息(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)。
即时通信类:
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;
账号信息,包括账号、即时通信联系人账号列表。
网络支付类:
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;
注册用户姓名、证件类型和号码、证件有效期限、银行卡号码。
网上购物类:
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;
收货人姓名(名称)、地址、联系电话;
支付时间、支付金额、支付渠道等支付信息。
餐饮外卖类:
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;
收货人姓名(名称)、地址、联系电话;
支付时间、支付金额、支付渠道等支付信息。
邮件快件寄递类:
寄件人姓名、证件类型和号码等身份信息;
寄件人地址、联系电话;
收件人姓名(名称)、地址、联系电话;
寄递物品的名称、性质、数量。
交通票务类:
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;
旅客姓名、证件类型和号码、旅客类型。旅客类型通常包括儿童、成人、学生等;
旅客出发地、目的地、出发时间、车次/船次/航班号、席别/舱位等级、座位号(如有)、车牌号及车牌颜色(ETC服务);
支付时间、支付金额、支付渠道等支付信息。
婚恋相亲类:
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;
婚恋相亲人的性别、年龄、婚姻状况。
求职招聘类:
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;
求职者提供的简历。
网络借贷类:
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;
借款人姓名、证件类型和号码、证件有效期限、银行卡号码。
房屋租售类:
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;
房源基本信息,包括房屋地址、面积/户型、期望售价或租金。
二手车交易类:
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;
购买方姓名、证件类型和号码;
出售方姓名、证件类型和号码、车辆行驶证号、车辆识别号码。
问诊挂号类:
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;
挂号时需提供患者姓名、证件类型和号码、预约挂号的医院和科室;
问诊时需提供病情描述。
旅游服务类:
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;
出行人旅游目的地、旅游时间;
出行人姓名、证件类型和号码、联系方式。
酒店服务类:
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;
住宿人姓名和联系方式、入住和退房时间、入住酒店名称。
用车服务类:
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;
使用共享汽车、租赁汽车服务用户的证件类型和号码,驾驶证件信息;
支付时间、支付金额、支付渠道等支付信息;
使用共享单车、分时租赁汽车服务用户的位置信息。
投资理财类:
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;
投资理财用户姓名、证件类型和号码、证件有效期限、证件影印件;
投资理财用户资金账户、银行卡号码或支付账号。
手机银行类:
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;
用户姓名、证件类型和号码、证件有效期限、证件影印件、银行卡号码、银行预留移动电话号码;
转账时需提供收款人姓名、银行卡号码、开户银行信息。
演出票务类:
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;
观演场次、座位号(如有);
支付时间、支付金额、支付渠道等支付信息。
网络社区类、网络游戏类、学习教育类、本地生活类、邮箱云盘类、远程会议类:
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。
女性健康类、网络直播类、在线影音类、短视频类、新闻资讯类、运动健身类、浏览器类、输入法类、安全管理类、电子图书类、拍摄美化类、应用商店类、实用工具类:
均无须个人信息,即可使用基本功能服务。
《规定》将在5月1日起实施
这就意味着使用APP时
能省去填写一些不必要的信息
除了能在日常使用APP中更省心
科普君还准备了关于
清理手机
安全使用手机软件的小妙招
让你的手机“更香”
快来看看!
手机还可以这样清理
手机内存“瘦身”,运行更流畅
相信大家也有因为手机内存不足,卡卡卡卡死,“被迫”换手机的经历,彻底清理掉手机里的垃圾,或许能救你的手机一命。
1.定时清理微信
占用手机内存的大户就是微信,所以要先清理微信。进入微信设置,点击通用,选择照片、视频、文件、全部关闭,这样用微信拍摄的视频照片就不会自动保存到手机了。
2.关闭游戏功能
如果你不玩游戏,还可以进入我,点击设置,点击通用,选择发现页管理,关闭游戏、购物等你用不到的功能。然后再进入设置,点击通用,选择存储空间,清理微信缓存,最好3个月清理一次。
3.软件卸载
如果微信清理完,手机依然卡顿内存不够,那还可以长按手机桌面上不常用的软件卸载。
4.恢复出厂设置
前两个步骤做完后,如果还不管用,那就只能使用终极办法了,恢复出厂设置,打开手机的设置菜单,找到恢复出厂设置,找到重复或还原,即可恢复出厂设置。但是恢复出厂设置,会删除掉手机里的所有信息,所以一定要提前做好备份再来做这一步。
关闭定位,隐私更安全
手机逐渐变成了“可移动”的记事本、相册、钱包,但是也不知不觉成为了隐私泄露的出口。所以,手机中的很多功能必须要及时关掉。
1.iPhone别记录重要地点
iPhone手机中有“重要地点”功能,可用地图显示机主经常去的位置。不想轻易泄露行踪?可以依次点击“设置-隐私-定位服务-系统服务-重要地点”,关闭该选项即可。
2.及时关闭手机wifi功能
发现免费wifi不要随便登录,这可能是黑客用来入侵你手机的工具!
3.装软件少“允许”
手机安装游戏等软件时,常被要求“使用你的位置”,一旦点击“好”,这些应用便可扫描并把手机信息上传到互联网云服务器,一旦资料泄露,别人就可能知道您的位置、跟谁通话、玩啥游戏、家在哪……
微信隐私多,不要随意“晒”
1.不要随便晒孩子照
有些家长爱在社交网络发孩子的照片,会提到孩子的名字、学校,图片也可能透露不少居住小区的线索。根据这些信息很容易汇总出孩子的名字、家庭住址、学校,可能会让孩子有潜在的安全风险。
2.朋友圈的测试可能有诈
“测测你的心理年龄”、“测测你前世是谁”、“测测你的出轨概率”……测试时输入的姓名、生日、手机号码,会被存入后台,对其梳理,有可能拼凑出完整个人信息。小心!
3.被索要微信验证码,不要给!
有人佯装手机刷机,要求对方发送手机号与验证码给他,以通过好友验证,如果发送验证码,微信可能立马会被盗!一旦中招,可能波及很多人!
玩手机也是“技术活”
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信息
切勿掉以轻心
赶紧转发给你家人朋友吧~
今日推荐视频
影院让观众自购3D眼镜不合法
看电影前不少人会自行购买3D眼镜
但中消协就曾指出
让消费者自费购买3D眼镜
系影院转嫁了自身义务
是不合法的!
热门阅读
(点击图片即可阅读)
原标题:《手机怎么用才能越用越流畅?这里教你几招手机“翻新”大法,一起来围观!》